關于打造田園風情特色鄉鎮的建議
大如小城,小如街市,遠離都市繁華,卻不乏市井里弄的韻味,雖偏居一隅,卻從不乏人氣,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鎮留給樂游者們的最深印象。由于特色小鎮設施齊全、景色動人,又各自蘊涵豐富的文化內涵,備受青睞,引得游人紛至沓來,樂而忘返。小鎮強勁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帶來的自身發展,極大地刺激了區域經濟的繁榮。為進一步加快推進我市特色鄉鎮建設工作,我們民進組織力量、深入調研,融合國內外成功經驗,現對我市建設特色鄉鎮,改善人民生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如下建議:
一、特色小鎮在我市城鄉建設中的獨特意義
當前,宿遷市城鎮化建設的成效已逐步顯現,社會經濟發展穩健,但尚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我市城鎮化建設的長期性與人民群眾迫切希望改善生活水平之間的矛盾解決緩慢,產業支撐相對乏力,經濟發展缺乏后續力等。特色小鎮的建設,對我市發展的影響將是深遠的,尤其是在現代化新農村的打造中,將會起到緩解突出矛盾、增強發展后勁、豐富發展內涵的獨特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品質
宿遷市下轄三縣五區,有96個鄉(鎮)和18個街道辦事處,其中建制鎮75個,但這些小鎮大多功能配套不全,各類設施不完善,商業不發達,周邊環境差等缺陷,與群眾理想中的居住、生活狀態相去較遠。特色小鎮的建設,由于需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打造,無論是環境設計、建筑外觀、功能布局、能源利用,還是生活設施、現代服務,都從現代化、人性化的角度著手規劃建設,這必將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品位,真正讓群眾感受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給他們帶來的“實惠”。
(二)壯大實業,提升地方經濟實力
國內外許多成熟特色小鎮的運作經驗告訴我們,特色小鎮的打造,必須與產業規劃統籌考慮,小鎮的繁榮,必須有產業去支撐。我市農、林、漁業等資源豐富,輕工機械制造、加工、貿易產業鏈拓展空間廣闊,養殖業、種植業等發展潛力巨大,每一項產業的培育和功能的發揮,不只是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改善群眾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強小鎮的發展后勁,進而提升我市整體經濟實力。
(三)提升旅游品牌,繁榮現代服務業
國外許多特色小鎮往往以動人的風景,或以迷人的花香,或以其數百年的滄桑故事,或以活色生香的藝術氛圍,引得游人紛至沓來,樂而忘返,而繁榮一方經濟。我市雖然小鎮眾多,但由于大多數小鎮功能定位不清晰、小鎮風貌無特色、人文風情不誘人、承載能力差等因素,難以在振興農村經濟,堅持生態發展中起到助推作用。各鄉鎮建如能建設建成特色小鎮,將使目前的生態物質游,向生態文化游延伸,從而增強宿遷旅游業的活力和內涵,并帶動現代服務業的全面繁榮。
二、特色小鎮的打造原則
(一)特色小鎮的特質在于“特色”。
小鎮的魅力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樣在于“特色”。因此,保持小鎮“特色”的鮮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鎮的首要原則。
1、保持鮮明的地域特色。宿遷歷史悠久、文化繁榮,古稱下相、宿豫、鐘吾,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北倚駱馬湖,南臨洪澤湖。沭陽位于南北交匯花木養殖供給基地,特色小鎮的打造可以體現“花鄉”的地域特色。泗洪天崗湖發現的長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萬年,是亞洲迄今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之一。泗陽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建縣史,南北文化在這里融合。泗陽曾是兩千多年前西漢泗水國都邑。距今年已有縣級建制2233年,西漢時期曾兩度封王,史稱“泗水國”。各地獨特之處顯而易見,可依據各自地域優勢打造。
2、保持鮮明的人物特色。宿遷市各個鄉鎮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杰出的人物,可以依據各地名人效應為主題打造特色小鎮。
3、保持風格的獨特性。不同區位、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小鎮,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軟件建設,都需與其產業特色相匹配,一鎮一風格,不重復、不趨同,確保特色的唯一性。
(二)重視功能配套基礎建設,賦予小鎮生態旅游功能
與傳統小鎮相比,特色小鎮的一個顯著特點,在于它不是簡單地作為一種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同時還是一種寶貴的文化旅游資源和貿易、休閑、度假的場所。因此,從道路、交通、環境、建筑風貌,到功能布局、各類設施,從休閑、娛樂,到餐飲、商貿,在充分滿足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外,一切要從打造生態旅游小鎮的思路出發,精心打造,務顯“特色”,使生態旅游業、現代服務業,成為小鎮賴以發展的產業之一,為小鎮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經濟收入。
(三)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落腳點和歸宿點
特色小鎮的建設,不是標新立異,不是政績工程,其根本目的是為改善民生。因此,小鎮的打造不但要體現現代化、生態化,更要體現人性化。小鎮的發展模式,不但要服務于宿遷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更要為百姓生活謀利益。由于特色小鎮一般選擇遠離現有繁華城鎮,因此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商業設施、文化娛樂設施等,都要服從于人性化的設計。只有把改善群眾生活作為打造特色小鎮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才能體現小鎮打造的真正價值,創造一個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化生新農村。
三、特色小鎮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提前規劃、系統設計
堅持規劃先行,強化規劃指導。規劃是發展的藍圖、行動的準則、工作的綱要。建議我市借鑒安吉、桐廬的經驗,遵循全域規劃、全域整治、全域建設的理念,把全市作為一個“大鄉村”進行規劃,明確空間布局,注重指標控制和產業發展導向,切實提高城鎮資源的配置效率。在此基礎上,依據全市的地域特點和產業分布,編制具有特色的小鎮建設詳規,尤其是做好各特色示范鎮內的基礎設施、景點設計、民居修繕、立面改造、村莊綠化和特色產業發展等專項規劃,通過規劃的引領、規范和指導,使特色小鎮建設有序推進。
(二)控制規模,集約打造
規模的大小服從于三個原則:經濟原則、需求原則、集約原則。特色小鎮的打造,不但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還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耗費極大,因此必須根據實際需要和,控制規模,避免嚴重浪費資源。不宜盲目追求規模。經濟型特色小鎮不但資源利用充分,而且便于管理和調整產業策略,符合集約化原則,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三)政策護航、創新投入方式 建立資金保障機制
統籌整合資源,推進項目建設。特色小鎮的建設投入大、周期長,要確保特色小鎮建設的高效、有序開展,必須有政策護航并實現機制創新;特色小鎮建設投資巨大,政府必須廣辟資金渠道,改革現有投融資體制;建議在政府參與的基礎上,謀求戰略性合作,鼓勵國內各類企業、個人及外商,以多種方式參與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建設、配套工程建設,形成特色小鎮建設合力和資金的有效保障機制;完善鼓勵外出人員回鄉創業和農民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激發青年人回鄉參與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建設的激情。(民進宿遷市委)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