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議
據掌握,今年以來,全市空氣環境質量總體向好,截至11月份,PM2.5濃度為43.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2.3%。但與此同時,PM10濃度顯著升高,臭氧濃度嚴重超標,優良天數比例為63%,同比惡化6.2個百分點,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形勢依然嚴峻。一是我市屬于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冬季降水貧乏,靜穩、逆溫天氣多,外來污染輸入疊加本地排放,易形成連續大氣污染過程,出現重污染天氣;夏季則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雨熱同季,氣溫高、日照時間長,易出現臭氧污染。二是我市上游空氣質量相對較差,一旦北方污染氣團南下,疊加本地污染物排放影響,極易拉高PM2.5濃度。三是工業企業排放、機動車尾氣仍是我市主要大氣污染內源,影響不容忽視。四是污染分析工作系統性、連續性、針對性不強,不足以支撐精準管控和施策的需求。為此建議:
一、強化工業污染防治
一是強化工業企業監管,確保各項管控措施落實到位,污染物長期穩定達標排放。二是推進工業企業能源結構調整,鼓勵企業實施“煤改氣”,減少煤炭等高污染燃料使用。三是提高工業企業廢氣治理水平,加強無組織廢氣收集處理,提高顆粒物、NOx、VOCs等污染物處理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四是嚴格落實總量減排要求,對空氣質量不達標、不能完成減排任務的縣區實施區域限批。
二、加強揚塵污染整治
加強建筑工地、拆遷工地、商砼企業、堆場碼頭等揚塵治理,嚴格落實揚塵治理標準化要求;實行動態分級管控,定期進行揚塵治理等級考評,評級較差的一律停產停工整治且在大氣污染管控期間不得施工作業。對交通道路揚塵,增加道路機掃和灑水作業頻次,非冬季期間開展夜間道路沖洗作業。對渣土運輸車和混凝土攪拌車輛,規定運輸時段和路線并密封運輸,同時加強運輸路線的灑水抑塵作業。
三、嚴格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
探索建立“遙感監測+便攜監測+交通執法”治理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模式,在重點時段、重要路段采取遙感監測手段發現機動車污染問題,對遙感監測排放超標的車輛實施攔截并進行現場便攜監測,對仍然超標的進行現場處理,外市車輛可實行現場處罰,本市車輛責令整治并處罰,從而有效限制超標車輛在敏感時段路段通行,根治機動車尾氣污染敏感問題。
四、加強大氣污染物來源解析
加快完善“激光雷達+微型空氣站+走航車”網格化管控體系,進一步完善宿遷愛藍績效服務平臺功能,推進手機APP軟件試運行。繼續加強臭氧、VOCs、PM2.5的污染來源解析,重點開展區域性臭氧形成機理和控制路徑研究,深化VOCs全過程控制,為臭氧和PM2.5科學治理和協同減降提供技術指導。(作者:市政協人資環委員會)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