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別活動月·履職大家談(二)
每年5月的市政協“界別活動月”是全體政協委員共同參與的集中履職活動,是界別工作的重要載體和委員履職的特色品牌。今年活動月安排了“舉行一場集中讀書活動、組織一次界別群眾走訪、開展一項專題調研協商、推進一輪委員工作室建設、形成一批履職建言成果”等“五個一”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委員們結合各自實際,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重要論述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展學習研討、交流讀書體會;圍繞更好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分享履職經驗和工作打算;圍繞“建設可愛宿遷”這一調研協商主題,陸續形成建言獻策成果。現將相關發言和建言成果遴選編發,敬請關注。
細微之處守清廉
市政協九三學社界別委員 張 旭
今年5月宿遷市政協“界別活動月”活動期間,結合全黨開展的黨紀學習教育,把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要求政協委員認真學習。我通讀了全文,這次修訂最大的一個變化是原則性條款向具體化精準化轉變,紀律的邊界更加明確清晰。作為黨外委員,要以黨為師、向黨看齊,從細微之處入手,守住紀律底線,不忘初心使命,做“忠誠干凈擔當”的人民公仆,在本職崗位上盡職盡責,貢獻力量。
小事不小,繃緊防腐弦。“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腐敗也是如此,平時不在乎小毛病,就有可能微恙成大疾,小問題演化成大問題。循著一些貪官的墮落軌跡,不難發現,大多是對腐朽的生活方式從“看不慣”發展到羨慕、追求,從最初的接受一條煙、一瓶酒就膽戰心驚,發展到“心安理得”地成千上萬索賄受賄,以至于一步一步地墮入腐敗的泥潭,走向犯罪的深淵,最終給自己的人生套上一具沉重的枷鎖,劃上一個不光彩的句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同樣,高尚無私的品德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小不斷培養、從小事不斷完善、從小缺點不斷修正中蓄積起來的。因此,要常常審視自己的行為,“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在思想上繃緊拒腐防變這根弦,自覺地從一點一滴做起,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謹慎從事,公私要分明。古代一個李姓官員看家書時,熄滅官府的油燈點上自家的油燈,為世人留下“滅燭看家書”的美名。當今社會,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領導干部利用自己的公權力請人吃頓飯、讓下屬為自己辦點小事、為親屬經營打個招呼成為干部待遇的潛規則,也是制度內腐敗的焦點,很多黨員干部認為自己不貪不占,吃點喝點不算什么,為親戚朋友說個情也是順理成章的事。這種思想正是走向腐敗的開始,需要緊急剎車。“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告訴我們,腐敗不是驟然出現的,是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慢慢走向不歸路的。越是在潛規則中,越是到了考驗自己拒腐防變能力的關鍵時刻,這種情形下要像古人那樣事事謹慎、時時小心,無論什么事什么時候都要堅決做到公私分明,不占公家任何小便宜。有人說“水至清則無魚”,在拒腐的過程中,“水至清則心靜,無欲則剛”,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享受被人敬重的尊嚴和挺直腰桿說話的自由。“吏不畏吾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生明,廉生威”,記住這句古訓,就能在群眾中確立威望,樹立威信。
明辨是非,交友要慎重。人生活在社會中,必定要與人交往,人生在世,朋友必不可少。一生中能有幾個知心朋友,乃人生一大幸事。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千古名言告訴我們,朋友之間,無論道德品行,還是興趣愛好,總是相互影響的。同什么人交往,是必須慎重對待的一個問題。在一些領導干部眼里,個人交友常常被視為生活“小節”,但近年來,交友不慎成為許多官員腐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小節釀成大悲劇”。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大部分受賄行為發生在固定的、常年交往的老朋友,一方面覺得朋友可靠,另一方面覺得朋友不好拒絕,殊不知正是這些所謂的朋友正一步步將你拉向深淵。領導干部處于社會重要地位,一言一行都對社會風氣產生影響,交友就更不是個人“小節”,不可等閑視之。遠華走私案主犯賴昌星說過“不怕共產黨的干部,就怕共產黨的干部沒愛好”,現實生活中,有一些趨炎附勢的小人,他們千方百計接近領導干部,不是相中你這個人,而是瞄準了你手中的權力,如果對這些人缺乏戒備,就很可能被他們拉下水。曾國藩說:“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謹慎交友,冷靜交友,從善交友,選賢交友,擇廉交友。不交無德之友,不交無義之友,不交無恥之友。如此,才能遠離貪腐。
在球館見到兩個年過七十、頭發花白、精神奕奕、你來我往、各不相讓地打著乒乓球的一對老夫妻,我駐足許久,欣賞著這對神仙眷侶的安詳、寧靜、豁達和幸福。他們的一生必是清白的,一如他們的滿頭白發;他們的一生必是快樂的,一如他們孩童般的天真;他們的一生必是幸福的,一如他們臉上淡淡的笑容。我羨慕他們,不求錦衣玉食,只求簡單充實;不求權勢富貴,只求健康快樂。遠離腐敗,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生活。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