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協五屆十八次常委會議上的講話
王 益
(2020年4月28日)
各位常委、同志們:
市政協五屆十八次常委會議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這次會議圍繞科技服務業發展開展協商議政,組織了專門視察、安排了專題講座、聽取了情況通報、審議通過了《關于突破發展科技服務業的建議案》;同時,進行了界別工作交流,部署了今年的“界別活動月”工作。會議開得緊湊又富有成效。下面,我就近期全市政協工作講三點意見。
一、持續助力科技服務業做大做強
科技服務業是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支撐,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力量。當前,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已成為全市一項緊迫而艱巨的重大任務,從經濟規律看,當生產力達到一定發展水平后,產業結構必然由“工業經濟”主導向“服務經濟”主導轉變,科技創新成為主要動力,科技服務業具有人才和智力密集、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輻射帶動力強等特點,蘊藏著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巨大潛力,將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產生有力的促進作用;從發展環境看,2014年以來,國務院專門印發了《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九大重點任務,省政府研究制定了實施方案、全面提升八大科技服務業態發展水平,省內外各地也紛紛出臺措施、找準發力重點,科技服務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步入了發展壯大的快車道;從現實需求看,科技創新仍是目前宿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短板最弱項,科技服務業作為推進科技進步的“催化劑”更是短中之短、弱中之弱,產業規模小、高端科技載體少、市場主體發育不全等問題較為突出,支撐效應、集聚效應、乘數效應尚未形成,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本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突破發展科技服務業的建議案》,既有先進地區成功經驗的吸收借鑒、又有立足市情實際的理性思考,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在具體落實和跟蹤督辦過程中,要著重做好三個結合:一要堅持突出重點與打造亮點相結合。科技服務業是創新型經濟的競技場,涵蓋了諸多服務領域,從宿遷現實情況看,均衡發展、全面發力的條件還不具備,最科學有效的辦法就是集中力量重點突破。要以滿足科技創新需求和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為導向,聚焦全市“5+4”產業體系選定主攻方向,以久久為功的韌勁加以推進,通過完善政策環境、培育壯大主體、延伸服務鏈條,形成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科技服務集群。二要堅持挖掘潛力與借助外力相結合。科技服務業是新經濟時代的新業態,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資源豐富程度密切相關。我市科技服務業發展總體上仍處于初級階段,一方面要立足自身做大做強,加大對現有技術研究院、檢驗檢測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等運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科技服務領域瞪羚企業和領軍企業;另一方面要加強合作傍大依強,主動與行業領先龍頭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對接合作,通過機構聯合共建、人才訂單培養等方式做大做強產業蛋糕,以要素的“線性疊加”催生出產業的“指數爆發”。三要堅持行政推動與市場驅動相結合。科技服務業是經濟服務化發展的制高點,需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共同發力。要強化政府引導作用,通過“硬件+軟件”優化載體建設、“共性+個性”優化政策扶持、“管理+服務”優化行政效能,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區分公共服務和市場化服務,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產業等政策支持科技服務機構市場化發展,最大限度地激發企業和市場活力。
二、不斷創造宿遷政協界別工作特色
界別是政協產生、存在和發展的社會基礎,是政協履行職能、發揮作用的有效載體。過去一年,各界別緊跟市政協履職節拍,按照提質增效的要求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界別委員組織化、界別工作制度化、界別活動常態化的格局初步形成,為活躍全市政協工作、提高協商民主質量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但也要看到,協商議政活動中界別色彩不夠明顯、界別委員聯系群眾不夠緊密、界別工作創新不夠深入等問題依然存在。對此,必須更大力度推進界別建設、發揮優勢作用,實現界別工作新作為。
一要進一步突出“專”的特點,當好參政議政“智囊團”。政協界別是各個領域人才、精英和專家的匯集地帶,推動人才“出庫”、妙計“解囊”有基礎、有潛力、有空間。要充分發揮智力密集優勢,開展具有界別特色的協商活動,選準課題和角度,加強關注和研究,力求在政協會議中發好界別聲音、在提案中擴大界別集體提案比重、在社情民意中更多反映界別情況,為黨政科學決策提供更加專業的建議參考。要涵養和堅守工匠精神,樹立“不一般地建言,不建一般的言”理念,引導界別委員把聰明才智集中到最為熟悉的領域上、運用到最有話語權的問題上,多做一些認真而不敷衍、務實而不浮躁、深刻而不膚淺的研究,不斷增強建言“靶向性”、提高資政“含金量”。
二要進一步做好“聯”的文章,架好溝通群眾“連心橋”。政協界別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團結各方的橋梁紐帶,一個界別就是一條民意通道、民主渠道。要充分發揮聯系廣泛優勢,以“三聯三定”制度為抓手,組織界別委員力量下沉,爭當群眾信賴的代言人、為民辦事的貼心人、增進民生福祉的引領人。要加強跟蹤管理,配套建立評價辦法,對委員參加“三聯系”情況做好記錄,納入委員年度報告、計入委員履職檔案,最終作為履職評價的重要依據。5月份的“界別活動月”,市、縣(區)政協各界別要全員深入到各自聯系的為民協商議事室、聯系點和工作站開展協商活動,做實“題、會、聯、果”各個環節,市政協各界別、市政協機關更要先行一步、放好樣子,通過參與搭臺、專業咨詢、跟蹤督辦等方式為群眾解難事、辦好事。
三要進一步激發“新”的活力,做好工作創新“項目庫”。政協界別是政協工作創新發展的關鍵所在,界別作用體現得越充分,政協履行職能就越有力。要充分發揮思維活躍優勢,積極探索界別工作新方法新途徑,與時俱進創新履職平臺、活動方式和工作機制,不斷推出界別工作創新項目,為全市政協工作提供強大的創新引擎。要樹牢爭先創優意識,經常性地開展“比看學”:在思路上比,看誰的視野寬、點子多;在內容上比,看誰的活動豐富、課題專業;在方法上比,看誰的方式靈活、受委員歡迎;在成效上比,看誰的參與度高、建言成果好,形成學習先進、比學趕超的履職氛圍,爭創更多具有界別特色的工作品牌。
三、切實抓好重點任務落實
關于2020年工作,市政協五屆四次會議已經作出了安排,年度協商計劃和工作要點也已印發,概括地講就是“12345”:“1”是健全為民協商工作網絡體系,使之成熟定型;“2”是提升“兩鄉”工作,更好地弘揚鄉賢文化、挖掘鄉愁文化;“3”是抓好三項議政,圍繞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組織專題議政并形成建議案;“4”是推動四類創新,在提案辦理機制、委員履職能力建設、專委會工作和界別活動方面精準發力,促進提質增效;“5”是開展五項監督,聚焦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及項目建設、污染防治、安全生產和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運用“四專”機制助推重點事項落實。以上既是全年政協工作的“重頭戲”,也是必須完成的“硬指標”。
特別是當前,要加快推進全市為民協商一張網建設,以“網絡系統化、平臺功能化、活動常態化”為目標,進一步強功能、拓渠道、促提升,在去年搭好臺的基礎上唱好戲,真正讓一張網覆蓋全市、影響廣泛,成為政協工作的立足點、成長點和創新點。一是抓四級平臺建設。按照市級建網、縣(區)建辦、鄉鎮設室、村居設點的既定架構,對各自的職責定位、運行規則和載體抓手再明確,尤其是市、縣(區)兩級要用好界別為民協商工作站這一陣地,以“4+1”格局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相互貫通的完整系統。二是抓網站推廣應用。近期,市政協辦公室對“宿遷為民協商網”進行了改版升級,并設立了微信公眾號。各級政協組織要盡快熟悉網站功能、實效化推進網絡平臺應用,同時加強宣傳推介,切實發揮網站引導全市、搞好示范、服務全局的作用。三是抓專題協商活動。這方面總的要求是,以四步緊扣、四級齊動、四季開展、四方參與實現活動常態化。具體到上半年,除了“界別活動月”以外,還將圍繞民生實事中的就業問題開展專題協商活動,要秉承集中性、開放式、新穎化的原則,組織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運用新媒體、融媒體、全媒體等手段,為實現全市高質量就業獻計獻策。
總之,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忠誠履職不停步,奮發作為勇擔當,在助力宿遷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迎來政協工作的繁花似錦!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